強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簡稱 OCD) 在一生的發病率約為 2% – 3%,男女發病率的比例相約,約 70%患者會於 25歲前開始發病,成年的強迫症常常在青年時或二十歲左右時開始。強迫症可以由輕微到嚴重,如不正視處理,有機會影響工作及學業表現,甚至日常生活。
強迫症主要病徵(強迫思想/強迫行為)
患者可能只有強迫思想或強迫行為,大部份強迫症患者會同時受到強迫思想和行為困擾。強迫思想是指一些腦海內不斷重複的想法、影像或衝動。患者雖然知道這些思想是多餘的、理性的,但卻無法阻止這些思想的出現,覺得非常厭惡,並引起很多的焦慮。這些思想或影像可能與一個主題有關(例如:污垢、對稱、色情或暴力等)。患者會嘗試壓抑或不理會這些思想,或者會用一些行動去中和這些思想。

常見的強迫行為包括逃避、檢查、蒐集或固定的程序(例如經常洗手、檢查門窗有沒有關好、排列東西)或思想儀式(例如數數字、唸經,重重複複地低聲説出同一個字)。
這些強迫思想和行為例如:清洗或檢查等,這些行為會消耗患者很多時間和心力,以致患者很久才能外出或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嚴重的會引起其他身體的問題(例如:經常洗手會導致皮膚發炎)。
這些強迫思想和行為有機會令患者增加負面情緒,例如抑鬱、內疚和焦慮。
重複的行為與強迫行為的分別
重複的行為並非一定是強迫行為。一般人做某些事情前會做一些特定程序,但通常都不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假若這些行為並不對自己構成困擾或焦慮,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不會消耗患者過多的時間,那麼這些重複性的行為便不會被界定為「強迫」。愛好整潔無可厚非,但過分了變成了潔癖, 嚴重潔癖亦可能是患了強迫症。

導致強迫症因素
研究顯示強迫症與以下因素有關:
- 遺傳:研究顯示強迫症是有遺傳性的,強迫症患者的一級家屬中,患有精神病的比例比一般人高。
- 腦內傳遞物質失衡:研究顯示患者腦內一種名叫血清素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
- 壓力:約有三份之一個案是由外在環境壓力引致病發。當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下,例如:親人離世、意外事故、經濟壓力、工作或學業等問題,均會令患者的思想帶來衝擊,誘發強迫症。
- 性格:有部份的強迫症患者有某些性格特徵,例如:執著於細節、做事井井有條和對某些事情有特別的執著,約有20-30%的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強迫型性格特徵。但不少強迫症患者並無強迫型性格特徵,而某些具有強迫型性格特徵的人並不一定患有強迫症。
強迫症治療方法
較常用於強迫症的治療主要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主要為認知行為治療,其中最重要的技巧包括面對引起焦慮的環境及防止相關反應 (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患者嘗試逐漸去面對誘發強迫思想的情景,例如觸摸到髒東西,刻意不去清洗,等待焦慮慢慢過去,學會與強迫思想共存。
藥物方面,平衡患者腦內的血清素藥物能大大減少纏繞患者的強迫思想及行為,用藥的份量一般較抑鬱症患者為高。有一些較嚴重的個案,醫生可能建議配合其他種類的藥物使用。
梁醫生您好:我個女今年二十六歲,前幾年有情緒病,食咗7年藥,去到前兩年她過得自己的病己冇事啦,也見咗醫生,醫生也過得她可以停藥,不用再食藥,但今年問題就來啦,她會每做一樣嘢都會洗手,而是不停洗,也要求身邊人不能隨便動屋企里嘢,比喻我洗咗一機衫,她收工回家見到她會哭,不開心,會重新將的衫收起在重新洗過,我見到她這樣,做爲母親的我也很辛苦,我問她是什麼問題,她説自己有强迫症,我叫她睇醫生,但她説不想食藥,我現在都不知該怎麼辦?
你好,謝謝你的查詢。
首先需要了解女兒不願意服用藥物的原因。我們可以用心聆聽她的內心恐懼,例如她是否擔心開始服藥後不能夠斷藥或藥物對身體造成副作用等。雖然藥物有機會對身體構成副作用,不過一般情況下主診醫生都會根據患者體質以及病情作出最合適的調節,務求將副作用降至最低的。而且服用藥物並不是等於將來一定不能夠停藥的。假如病情逐漸趨向穩定、整體情況有良好進展,服用藥物的劑量及份量是可以逐漸降低甚至可以停藥的。
其實強迫症患者會同時受到強迫思想和行為困擾,雖然自己也知道這些思想是多餘及非理性的,但卻又無法阻止這些思想的出現,而且感到非常厭惡,並引起很多的焦慮。可以嘗試與女兒討論關於不停洗手或檢查物件的行為,是否消耗了她許多心力和時間,繼而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會否引起其他身體的問題(例如:經常洗手會導致皮膚發炎)。這些強迫思想和行為亦有機會令她增加負面情緒,例如抑鬱、內疚和焦慮感覺。
其實最重要是平衡利弊,而並非專注在需要服用藥物與否。可以嘗試考慮約見心理醫生利用心理治療方法處理問題。例如透過認知行為治療,學習一些技巧包括面對引起焦慮的環境及防止相關反應,嘗試去面對誘發強迫思想的情景,像觸摸到髒東西的時候,刻意不去清洗,等待焦慮慢慢過去,學會與強迫思想共存。
其實服用藥物只是其中一個治療方法。請繼續鼓勵女兒尋找合適的治療方法才是最重要。
祝早日康復
梁醫生
醫生你好
我是Marcus,26歲男性,文員
其實我已經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有強迫症還是強迫思想
我平日很容易會被一些奇怪的思想所纏繞着,例如:人為何一定要遵守法律不可,為何自己出生會是人類等等,其實這些思想往往都是突然想到,連自己都覺得思考這些問題十分無意義,但每次當這些思想突然出現的時候(尤其在工作最專注的時候),自己腦海中總會無意識地思考這些問題,感覺如果不想出一個絕對合理的答案便無法安心起來,到最後便會陷入自己和自己無窮無盡地爭辨的狀況,至少要2-3天時間腦海思緒才會平伏下來。
而有時候更有一些思想會伴隨焦慮出現,例如:自己如果是同性戀?自己如果當初出生是女生?自己如果和公司比我大10多年的女性交往?這些問題一般人一笑置之,但我卻會開始懷疑及焦慮起來,開始懷疑自己性向,開始懷疑自己性別認同,開始懷疑自己想要不倫的關係之類,即使自己內心早已有答案,但同樣地會花很長時間和自己爭辨,不停地找證據證明以上假想全是不可能的,同時既浪費時間之餘又花費了不少氣力。
更有一種情況是…有時候有些事自己完全不是當事人,可能只是從新聞片段或者電視劇的情節等等,當出現暴力或性暴力等的畫面的時候,自己明知到看到的時候會不安,會反感,是有違道德的,但當關掉一段時間後內心又會想再看一次,變得非常在意起來,最終在焦躁不安的情況下唯有再看一次才稍微安心下來,但過後又後悔又厭惡,之後又想看一次自己討厭的畫面地循環起來,並擔心自己有朝一天會否失控傷害到身邊的人而陷入恐懼及懷疑之中。
我試過和母親等談過這問題,但她好像不太能理解這狀況,只是覺得我太閒時間多才亂想東西,但我可以肯定以上思想都並非出於我意願,我可是每次都要花費一段長時間及氣力去抵抗這些思想。
請問…這算強迫症的症狀嗎?
你好,謝謝您的查詢。
首先能夠察覺問題並嘗試尋找方法面對困擾,是正確處理的第一步。根據你詳盡的描述,你似乎不斷重複受到一些不同主題的想法滋擾,例如是否必須遵守規則、性及暴力場面等,結果引致情緒長期受到困擾,而且懷疑自己是否患上強迫症,並憂慮自己不受控制,而做出傷害別人的行為。
一般來說,強迫症患者會受到強迫思想或強迫行為的困擾。而強迫思想是指一些不能夠自控,並在腦海內不斷重複出現的某些想法、影像或衝動的情況。這些思想或影像普遍與一個主題有關,例如:污垢、對稱、色情或暴力等。雖然患者內心也很清楚知道這些思想是非理性的,並且會嘗試壓抑或不理會這些思想,但卻難以成功。由於不能抗拒這些思想的浮現,結果不斷被這些想法纏繞,並不能自控地前思後想,而且感到非常厭惡,並引起很多焦慮的感覺。
根據你的形容及描述,有機會是受到強迫思想問題所困擾,症狀似乎跟強迫症有關係,不過為謹慎起見,請先諮詢精神科專科醫生,經過詳細臨床評估及診斷後,才能夠確診。
通常治療強迫症會分為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兩部份。藥物能夠平衡腦內的血清素,可以有效降低不斷湧現的強迫思想。而心理治療例如認知行為治療,能夠讓患者學習到一些面對強迫思想出現時的應對技巧,重拾正常生活的節奏。
其實強迫症並非不治之症,只要能夠對焦問題,然後對症下藥,大部份患者都能夠有效改善問題的,請不要氣餒,繼續努力尋找合適的方法處理問題。
祝早日康復
梁醫生
醫生您好:
我兒子17歲,最近發覺時常做一些重覆的事情,例如按壓自己身體某部分,不斷重複,說自己停不到,一定要做够次數才可停,有時候做到身體已經受傷了,也不在乎,真是很擔心,請問這是強迫症嗎?
你好,謝謝您的查詢。
根據你的描述,暫時不能夠單靠現時出現的表面行為,例如不停地重複按壓身體,就斷定已經患上強迫症。反而需要找出該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夠完整地分析他的狀況。例如他是否因為患上其他病症而導致這種不停地重複按壓身體的情況發生呢? 是否基於某種焦慮的緣故,而所產生的發洩結果? 是否受到其他人影響而這樣做? 是否他用於發洩情緒的其中一種表達方式? 又或者他這樣做之後,能夠感到有效消除某些強迫念頭? 又或者原來他的思緒極度混亂,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什麼。
基於有不同的可能性,所以不能夠單靠出現重複按壓身體,就判斷已經患上強迫症。而且重複按壓身體這個行為亦不是屬於強迫症普遍常見的現象。反而應該着眼於該行為背後的思維邏輯,以及是否有其他症狀同時出現。可以多加留意現時的情緒如何,是否處於驚恐、焦慮、抑鬱、緊張或其他狀態之中? 需要從整體配合臨床觀察才能夠獲得準確判斷。另外亦可以從多方面留意,例如性格是否突然出現極大的轉變? 身體上是否出一些心跳或流汗的生理症狀? 在交友或學業方面是否出現異常情況? 只有從多角度方向觀察及思考,才能更進一步洞悉整體情況,然後針對性解決問題。
祝 早日康復
梁醫生
您好梁醫生,我今年16歲。
我很喜歡收集東西,特別是昂貴的擺設, 喜歡把它們整齊放在書櫃裏, 如果他們放的位置不夠平衡和整齊, 我的心情會感到十分焦慮和崩潰, 甚至願意耗費幾小時把他們擺放成我喜歡的絕對整齊感覺, 很辛苦… 如果有人打開了我的書櫃,或動了動入面的東西,或沒有及時關上( 讓塵進了去), 我會有種想死的感覺。 有一次不小心打翻了其中一件擺設品, 便有一種它不再是「原來」的感覺, 即使它沒有破裂, 我還是傷心的哭了很久( 約莫兩小時), 然之後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 甚至纏擾我很多天, 覺得自己打破了原本陳列架上的完美,很惱自己, 甚至想買多新的兩件去作慰藉。 請問我怎樣算不算是強迫症? 這種情況嚴重嗎 ?謝謝您
你好,謝謝您的查詢。
根據你的描述,你非常注重整潔、衛生、會不斷反覆檢查擺設、對於擺設的次序極為敏感、感到有點不能自控收集東西、經常出現懷疑及自我責備情緒,這些行為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有可能跟強迫症有關係。不過請先行諮詢專科醫生,需要經過詳細臨床評估後,才能作出診斷。
任何年紀的人都有機會患上強迫症。患者會受到強迫思想或強迫行為的困擾,並且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日常生活。強迫思想是指一些無法自控,而且反覆在腦海內不斷出現的影像、想法或衝動情況。雖然自己也意識到這些思想是非理性的,可是又不能夠壓抑這些思想的湧現,有時甚至會花上數小時反覆思前想後,結果為自己帶來強烈的不適感覺例如擔憂害怕、懷疑、自責內疚、焦慮、崩潰甚至抑鬱感覺。
強迫行為意思是指行為上的執着。例如你出現的情況如不停反覆檢查物件、一定要把擺設排列得絕對整齊、意圖花上幾小時重複排列及整理,希望透過這些重複性的動作以中和那些強迫思想,可惜最後往往都是徒勞無功,增加了自己有憂慮感覺。根據你的形容,這些情況已經消耗了你不少心力及時間;並且持續讓你感到困擾,影響到日常生活層面,似乎都是屬於強迫行為,建議盡快正視及處理。
一般治療強迫症會分為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兩大方向。心理治療例如認知行為治療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或者暴露與反應抑制法(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能夠學習到一些技巧,以降低受到強迫行為出現時的影響,打破被強迫思想及行為控制的惡性循環,從而重拾正常生活節奏。而透過服用醫生處方藥物,能夠協助腦內的血清素回復平衡狀態,有效減低強迫思想的產生,從而減低強迫行為的出現。
現在的境況或者讓你備受困擾,但請不要放棄,盡快尋找一位精神科專科醫生,進行一次詳細臨床評估,並找適切的治療方案,情況將會逐漸好轉過來。
祝早日康復
梁醫生
你好梁醫生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患上強迫症 我會經常洗手 掂到少少野就會洗 例如屋企衣櫃 門柄 燈制 或者掂到物件快會換衫 試過一晚在沖涼之後反覆因為覺得自己掂至其他物仵換了3件衫 岀門前都會反覆檢查火爐或電制 要數到一定秒數先覺得安心 如果中途分心 會重新再數
我自己知道這樣做好奇怪 但我控制不到自己想法 所以真的好想尋求幫助
你好,謝謝您的查詢。
根據你所描述的狀況,有機會跟強迫症有關係。不過為謹慎起見,請先諮詢精神專科醫生,並經過詳細的臨床診評估後,才能夠確診是否與強迫症有關。
一般而言,強迫症患者會受到強迫思想或強迫行為的困擾。強迫思想是指一些不能自控,在腦海內不斷重複出現的想法、影像或衝動情況。一般這些思想或影像可能與一個主題有關,例如:污垢、對稱、色情或暴力等。雖然內心也很明瞭這些思想是非理性的,可惜卻難以壓抑。這些強迫思想甚至有機會增加負面情緒,例如抑鬱、內疚和焦慮感覺。
而你出現的情況如不斷洗手、不停反覆檢查物件、重複數數目字,都是屬於強迫行為。如果發現這些情況消耗了不少心力及時間,而且影響到日常生活,甚至已經引起其他身體的問題(例如:經常洗手會導致皮膚發炎),就需要盡快正視及處理。
治療強迫症會分為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兩部份。透過服用藥物,能夠平衡腦內的血清素,可有效降低不斷湧現的強迫思想。而心理治療,例如認知行為治療,能夠學習到一些面對引起焦慮的環境及防止相關反應的技巧、嘗試面對誘發強迫思想的情景,如觸摸到髒東西時刻意不去清洗,等待焦慮感覺慢慢過去,學會與強迫思想共存。
你現時的狀況也許讓你感到很困擾,不過亦別過份憂慮,因為只要透過專業醫生的臨床評估及合適的治療方案,大部份強迫症患者的情況都能夠獲得改善,重拾正常生活。
祝 早日康復
梁醫生
你好梁醫生,
我是強迫症患者,情緒起伏好大,好飄忽,因為強迫自己要求時間被安排到滿晒。當我做緊嘢嘅時候,我就情緒較為穩定;當我做完晒所有嘢之後,有空間嘅時候,停頓下來,我就覺得很辛苦,情緒馬上有起伏及來得很突然。而且心中有個想法就是要不停強迫自己有嘢做;如果唔係嘅話,就覺得好不安,要生要死,深感困擾。因此在最近的公眾假期,因缺少咗社康和社工的情緒支援,所以我亦期間多次打去精神健康專線以尋求協助。
你好,謝謝你的查詢。
根據你的描述,你似乎正在藉着大量安排得密密麻的工作,以處理由強迫思想所引起的不安感覺。不過如果因為受到一些不能控制的強迫思想而過份工作; 例如認為只有不停工作才會獲得其他人認同,離開工作崗位或假期休息就是不對的,甚至產生內疚感覺,最後有機會令自己不勝負荷,影響到其他層面,如缺乏時間與家人及朋友相處,或會引致身體出現其他毛病。
其實強迫症能夠透過合適的藥物控制不良狀況,因為藥物能夠有效平衡患者腦內的血清素,令到不斷纏繞自己的強迫思想及行為大為降低,以達致最佳效果。
另外透過心理治療及輔導亦可以學習一些當強迫思想出現時的應付技巧。當然更重要是要明白,擁有作息定時的安排才能維持持久的身心平衡狀態。如果將對工作推到極限,誤會不斷的工作,能夠用有效減低焦慮或失落感覺,那麼在假期時有機會產生更強烈的空虛感,令情緒更波動 ,結果又渴望做更多的工作補償,結果導致惡性循環。
其實休息也是工作的一部份,稍為停下來也是無妨的。只要身體獲得充分休息,才會有力量應付更遠的路。
祝 早日康復
梁醫生
你好梁醫生:
因為本人細細個比人蝦結果有了個童年陰影。
因此得了一個精神病。
果陣時我仲記得反到屋企我成個人係好驚同埋成日聽到佢地地啲聲音成個人都覺得好吾舒服(那些聲音真的有存在的)因為我是住屋村樓下就是個藍球場。所以導致我有了個強迫思想行為引發到各種精神病症狀
好了閒話不如短說
請問一下我搬離了那個屋村屋企食藥食了十幾年有沒有機會可以不用一世食藥謝謝🙏
你好,謝謝您的查詢。
如果能夠先與主診醫生詳細討論過去的病情,全面考慮到假如逐漸停藥之後對自己身體狀況及精神狀態整體的利與弊,在雙方獲得共識後,再選擇一個適當時機,例如在身體狀態合適、精神狀態良好、感到生活壓力最低的時候,才選擇循序漸進地降低用藥份量,直至完全停止使用藥物為佳。
根據你的描述,你過去曾經被強迫思想而引發出各種精神病症狀,這個情況更需要與主診醫生保持緊密溝通,了解清楚到底是那些症狀正在影響着自己 ? 由於某類藥物是主力針對某些症狀; 另外某些藥物是具有輔助性質的,所以緊記在停藥之前,必須與主診醫生仔細研究及溝通清楚,經過謹慎及週詳考慮到各方面的影響因素之後,再作出合適的調節。
祝 早日康復
梁醫生
我仔患强迫症一年多,现食血清素20 mg X2粒。但现在强迫思维又出现着,应该怎办?
你好,謝謝您的查詢。
如果能夠透過服用合適種類及份量的藥物,一般來說都有效平衡強迫症患者腦內的血清素,從而改善受強迫思想及強迫行為影響的不良情況。
不過礙於每個人所面對的外在環境因素都有不相同、生活習慣的差異、面對環境轉變的接受能力等等各項因素,都有機會導致病情反覆不定的。
建議先與主診醫生詳細溝通近期的各方面生理及心理上的轉變,然後視乎情況是否有需要調節使用藥物的種類或份量,以達到最佳效果。
另外亦可以考慮透過心理治療及輔導,學習一些當強迫思想出現時的應付技巧。更重要的是要維持良好及健康的生活習慣,經常保持身心處於平衡的狀態,以長遠減少強迫思想及行為的復發機會
祝 早日康復
梁醫生
梁醫師您好~
我每天上班之前,都會固定檢查某些檢查門窗。比如窗戶上鎖後,我會一直反覆推窗戶,看看是否真的有鎖好。只推一次確認不行,一定會覺得怪怪的。出門後,也會對關好的門反覆推拉確認,門是否有關好。甚至離開家門後,也會回頭看看門是否有關好。如果沒這麼做,也會覺得怪怪的、很不安心。對於工作上,我也時常會往壞的方面去想。如果有不如意的事,或擔憂的事,我也會一直想。雖然事情還沒發生,但我總是會一直在思考自己擔憂的事情。有時我會告訴自己該停下來,但有忍不住會陷進去。有時候到隔日就會停止想我擔憂的事。直到下次又有擔憂的事,又會再次發生。感覺自己很杞人憂天。我不敢告訴家人自己的狀況,我這樣是否已經有強迫症的現象呢?謝謝您
你好,謝謝您的查詢。
根據你的描述,你會不斷反覆檢查是否已經關好門窗,而且感到有點不能自控重複地檢查;另外經常感到自己跌進負面思想的惡性循環中,甚至有點不能自拔的感覺。這都有可能跟強迫症有關係。
你亦有提及自己有過分焦慮日常生活的大小事情,這個有機會是焦慮症的症狀,不過請先行諮詢專科醫生,需要經過詳細臨床評估後,才能作出正確診斷。
強迫症患者會受到強迫思想或強迫行為的困擾,並且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日常生活。強迫思想是指一些不能自控並反覆在腦海內出現的影像、想法或衝動情況。
雖然自己也意識到這些思想是非理性的,但可惜往往不能自制,有時甚至胡思亂想,結果受到情緒困擾。
至於強迫行為意思是指行為上的執着。例如你出現的情況如不停反覆檢查是否已經關好門窗,希望透過這些重複性的動作以中和那些強迫思想,可惜最後反而增加了自己的焦慮感覺。
根據你的形容,這些情況似乎讓你感到困擾,並且影響到日常生活,建議盡快正視及處理。
一般治療強迫症會分為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兩大方向。心理治療能夠讓患者學習到一些技巧,以降低受到強迫行為出現時的影響,並打破被強迫思想及行為控制的惡性循環。另外亦可以透過服用醫生處方藥物,協助腦內的血清素回復平衡狀態,減低強迫思想和行為的出現。
你能夠透過這個平台查詢,已經證明你是希望重拾正常健康生活。努力積極尋求解決方法,情況是會得到改善的。
祝早日康復
梁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