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及青少年其實跟成年人一樣,都有情緒起伏的情況,處理不當會造成問題。而抑鬱症在兒童身上非常罕見,當兒童開始踏入青少年階段後,患上抑鬱症的機會便漸漸增加,然而女性患上的機會亦較男性高。跟據醫管局的資料及精神科醫生過去的臨床觀察,本港抑鬱症有年輕化的趨勢。
而最近,學童的自殺個案有上升的趨勢。由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提供的警方數字顯示 ,由今年 2023年1月至11月初,已錄得306宗學童輕生個案,其中37人死亡,其餘則列為企圖自殺案處理。而自殺學童當中,平均年齡為15.8歲。當中有約六成以上的輕生學童具醫療紀錄,主要包括精神健康問題(例如抑鬱症等)、特殊學習需要及身體健康問題等。因此,兒童的情緒及抑鬱症的問題絕對不能輕視。
兒童和青少年的抑鬱症的病徵是甚麼?
兒童和青少年的情況與成人抑鬱症的病徵類似,兒童及青少年會出現持續兩星期以上的病徵。
身體方面:體重明顯上升或急降、食慾增加或減少、發噩夢、睡眠過多、失眠、經常投數身體不適、專注力不足難以集中精神、疲倦等。
行為方面:成績倒過、欠交功課、抗拒上學、不願社交、寡言、品行問題、對大部分事情都失去興趣等。
思想方面:經常批評自己及別人、對別人的批評非常敏感、對未來失去希望等。
情緒方面:情緒低落、易發脾氣、緊張、不合乎常理的內疚感或絕望、有自殺意念或行為。
抑鬱症在12歲之前比較罕見,而且兒童因為未能清楚表達自己內心的感覺或思想,因此他們的病徵會呈現在日常生活當中,此外有部份的病人,可能會有更嚴重的徵狀,例如妄想、幻覺等。
多時患有抑鬱症的人都會有「共病」的情況,例如同時患有焦慮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強迫症等問題。因此一定要仔細了解,作全面評估。
兒童抑鬱成因?
兒童青少年患上抑鬱症的成因有很多,也很複雜,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因素:
1. 潛伏因素: 遺傳,成長過程中曾被虐待、與生俱來的性格脾氣等。
2. 引發因素: 因為升班或轉校、被欺凌、父母離婚、轉變、疾病等。
3. 持續因素: 感覺不到別人支持、有逃避習慣、解決問題方單一化、思想負面等。
兒童出現情緒問題但未到達抑鬱症的程度需要處理嗎?
當兒童行為情緒出現問題,除了對學習構成障礙之外,亦會衍生其他問題例如自信心低落,逃避上學,欺凌,與父母關係惡劣,情緒行為失控等等,長此下去更會影響發展,故此千萬不可忽視。
如何治療兒童情緒問題?
12歲之前小朋友的治療方案,一般較少使用藥物治療,除非是非常嚴重的個案。根據研究顯示,由於效益風險比例 (benefit to risk ratio) 不高,因此小朋友的情緒行為問題一般都會用心理治療的方法處理,例如遊戲治療。兒童的詞彙有限,大多不能準確地描述內心感受。而玩具就正是他們的詞語,玩的過程就是他們的句子。因為在孩子眼中,每件玩具對他們來說都有獨特的意義。當兒童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情緒上或關係上的困難,通過提供安全環境和互信的關係,完全接納孩子流露出的負面情緒,透過特定技巧反射給兒童提高自省能力,慢慢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能力掌控自己的行為及情緒,從而達到身心健康目的。
如何治療青少年期的抑鬱症?
治療青少年期的抑鬱症需要多方的輔助,從多方面着手,首要是得到家人、老師及朋輩的支持,患者需要家人的體諒及支持,多聆聽及了解,從而改善家庭關係,很多時候更會配合認知行為治療,去改善患者的負面思想。如抑鬱症較嚴重的患者,則需要藥物治療配合,服用抗抑鬱藥物能改善腦內傳遞物質(如去甲腎上腺素及血清素)的失衡狀態,從而改善情緒問題。一般來說剛開始服用抗抑鬱藥,可能需要等待數天至數星期藥物才能完全發揮效用。待患者情況穩定後,建議持續服藥六至十二個月,這樣會令腦部細胞健康,從以減低復發機會。
文章最後更新日期為:2023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