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簡稱 OCD) 在一生的發病率約為 2% – 3%,男女發病率的比例相約,約 70%患者會於 25歲前開始發病,成年的強迫症常常在青年時或二十歲左右時開始。病徵可以由輕微到嚴重,如不正視處理,有機會影響工作及學業表現,甚至日常生活。

強迫症主要病徵(強迫思想/強迫行為)

患者可能只有強迫思想或強迫行為,大部份強迫症患者會同時受到強迫思想和行為困擾。強迫思想是指一些腦海內不斷重複的想法、影像或衝動。患者雖然知道這些思想是多餘的、理性的,但卻無法阻止這些思想的出現,覺得非常厭惡,並引起很多的焦慮。這些思想或影像可能與一個主題有關(例如:污垢、對稱、色情或暴力等)。患者會嘗試壓抑或不理會這些思想,或者會用一些行動去中和這些思想。

強迫症 污垢

常見的強迫行為包括逃避、檢查、蒐集或固定的程序(例如經常洗手、檢查門窗有沒有關好、排列東西)或思想儀式(例如數數字、唸經,重重複複地低聲説出同一個字)。

這些強迫思想和行為例如:清洗或檢查等,這些行為會消耗患者很多時間和心力,以致患者很久才能外出或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嚴重的會引起其他身體的問題(例如:經常洗手會導致皮膚發炎)。

這些強迫思想和行為有機會令患者增加負面情緒,例如抑鬱、內疚和焦慮

重複的行為與強迫行為的分別

重複的行為並非一定是強迫行為。一般人做某些事情前會做一些特定程序,但通常都不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假若這些行為並不對自己構成困擾或焦慮,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不會消耗患者過多的時間,那麼這些重複性的行為便不會被界定為「強迫」。愛好整潔無可厚非,但過分了變成了潔癖, 嚴重潔癖亦可能是患了強迫症。

強迫行為

導致強迫症因素

研究顯示強迫症與以下因素有關:

  • 遺傳:研究顯示強迫症是有遺傳性的,患者的一級家屬中,患有精神病的比例比一般人高。
  • 腦內傳遞物質失衡:研究顯示患者腦內一種名叫血清素的化學物質失去平衡。
  • 壓力:約有三份之一個案是由外在環境壓力引致病發。當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下,例如:親人離世、意外事故、經濟壓力、工作或學業等問題,均會令患者的思想帶來衝擊,誘發強迫症。
  • 性格:有部份的患者有某些性格特徵,例如:執著於細節、做事井井有條和對某些事情有特別的執著,約有20-30%的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強迫型性格特徵。但不少患者並無強迫型性格特徵,而某些具有強迫型性格特徵的人並不一定患有強迫症。

強迫症治療方法

較常用於強迫症的治療主要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主要為認知行為治療,其中最重要的技巧包括面對引起焦慮的環境及防止相關反應 (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透過認知行為治療,患者嘗試逐漸去面對誘發強迫思想的情景,例如觸摸到髒東西,刻意不去清洗,等待焦慮慢慢過去,學會與強迫思想共存。

藥物方面,平衡患者腦內的血清素藥物能大大減少纏繞患者的強迫思想及行為,用藥的份量一般較抑鬱症患者為高。有一些較嚴重的個案,醫生可能建議配合其他種類的藥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