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 (psychosis) 是一種不正常的精神狀態,患者腦部內的化學傳遞物質失去平衡,腦內不同區域的腦神經功能失調,產生出思想和感觀混亂。思覺失調並不罕見,它和焦慮症抑鬱症和失眠等,都是精神科醫生常處理的病症,總人口中約有百分之一的人會患上。思覺失調是一個統稱,患有精神分裂症及妄想症的患者都有思覺失調的症狀。

思覺失調的成因

患症的成因複雜,研究顯示一個人發病與否,取決於基因、環境與生理因素的相互影響。家族遺傳是導致腦部脆弱的重要成因,直系親屬中若有成員患有思覺失調,患病風險會較一般人高。此外,生活中各種沉重的壓力、濫用藥物等,都有機會誘發思覺失調。亦有很多研究顯示指出,思覺失調與一些大腦內的神經全遞物質有關(例如:多巴胺 Dopamine)。

思覺失調 成因

思覺失調的病徵

病徵可分為「陽性病徵」和「陰性病徵」兩大類別。

「陽性病徵」包括妄想、幻覺、言行錯亂、奇怪動作或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等。「妄想」是一種病態的信念,盡管信念與現實情況不吻合並違反邏輯,患者依然對信念堅信不疑。「幻覺」是感官上的異常,患者會感覺到一些並非真實存在的東西,患者可能看見一些不存在的形象、聽到某些聲音、嗅到一些異味、嚐到異常味道,當中最常見的是幻聽,患者會聽到聲音跟他說話。言行錯亂是指對話欠缺邏輯,可能突然離題或語無倫次等。

思覺失調 病徵

「陰性病徵」包括語言思想貧乏、做事缺乏積極性、缺少面部表情、忽視個人衛生、社交退縮、情感遲鈍、對人和事缺乏興趣等。「陰性病徵」沒有「陽性病徵」那麼明顯,更像是一種患症或復發的徵兆。

腦細胞功能障礙如何引致病徵

思覺失調的症狀是由於腦內化學物質「多巴胺」失調所引致。「多巴胺」是腦部的重要的神經傳遞物質,若大腦中「多巴胺」過量釋出,會使患者失去了理性推論的能力,錯誤理解外在事物與自己的關係,錯誤地認定一些外界事物對自己有巨大的重要性,例如當一個人只因一個眼神,在沒有充分理據下卻堅信街上的陌生人對他有惡意,這想法便有機會是一個「妄想」。

思覺失調 腦細胞功能障礙

思覺失調治療

治療思覺失調是要達到減輕症狀、降低復發為目的,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由於思覺失調是屬於腦部疾病,所以藥物治療是針對此病症最基本及重要的一環,現今腦神經科學的發展,藥物已能夠有效地糾正腦部化學物質的反常狀態,從而使病徵得到舒緩。心理治療方面,認知行為治療可以幫助患者妥善地處理一些苦惱的根源,加強患者對藥物的認識,幫助他們排解恐懼及擔憂,減低症狀帶來的困惑,重建自信。

藥物治療能夠舒緩「陽性病徵」

根據現時醫學的研究發現,精神科藥物是透過處理腦內「多巴胺」失調,使患者不再對外在環境發生的事件過分敏感,賦予錯誤意義,簡單來說,令患者不再受到「妄想」困擾,除此之外,「幻聽」等幻覺亦會逐漸消失。當情況好轉好後,藥物可用作預防復發的用途。

抗思覺失調藥物的副作用

早期的抗思覺失調藥物,有機會產生類似帕金遜病徵的副作用,如輕微手震、行動緩慢等。但過去二十年來,隨着腦神經科學的進步所硏發出更新的抗思覺失調藥物,各類型的副作用已經顯著減低。有一些較新的藥物影響血糖、血脂和體重的機會較小。藥物的副作用往往因人而異,有一些人較容易受到副作用影響,而且用藥的劑量高與低,要靠醫生的臨床判斷配合,因此,患者應坦誠與醫生商討對藥物的疑問,從而找出最高療效,最少副作用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