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英文: 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簡稱 ADHD),是發展障礙的一種,大約有 3-5% 學童患有此症,而男童患上 ADHD 比率較女童高,至今科學家仍未能確定此症的病發原因。跟據一些研究指出,是腦部額葉部分發展不正常所致,與遺傳亦有關係(有70%以上的遺傳因素)。ADHD 症狀一般開始出現於童年早期,而且有半數以上患者的症狀會持續到成年。
ADHD 症狀會隨著年紀的不同而有所變化,雖然在年紀較輕的學童偶爾出現不專注、衝動或過度活躍的情況,但這並不一定代表他們是患上 ADHD。
過度活躍症 ADHD 主要有3大類型的徵狀:
1. 專注力不足
- 經常犯不小心的錯誤,而且做事忽略細節,如功課上經常不小心犯錯。
- 上課及做功課時難於集中,花費很長時間在學習及做功課
- 別人跟他說話總是聽不進去
- 未能貫徹地完成一個任務
- 組織力欠佳,管理時間差,做事欠缺條理
- 逃避或不喜歡需要長時候專注和思考的事情
- 經常遺失物品,例如:文具、書本或日常用品等
- 經常被外在環境或聲音導致分心
- 常常忘記或未有注意生活中的細節,如失約
2. 過度活躍
- 無法在座位上安坐,經常擺動及扭動身體
- 常常離開座位或站起來
- 於不適當的場合或時間,跑跑跳跳或攀爬
- 經常玩物件、不停搖腳
- 不能保持長時間安靜
- 不能定下來,身體就像把「開關制」開了不能停下似的
- 過於健談
3. 衝動
- 經常打斷別人的對話及活動,在別人發問時,問題還沒發問完已搶答
- 耐性較差不能忍讓,不願排隊輪候
- 做事前沒有深思熟慮
- 躁動、魯莽
如學童有一至兩項以上的症狀,這並不代表他們患上 ADHD。但如果他們在不同的環境,例如在學校、家中或遊戲場所都表現出多項以上的徵狀,家長便需要盡快為小朋友安進行詳細評估。
很多時候家長會有疑問,被確診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ADHD 的小朋友是否需要接受治療。他們傾向相信孩子長大後病徵會自然減少。
研究顯示患有ADHD 的兒童長大後,雖然活動量過高的病徵會逐漸減退,但專注力不足及做事欠缺條理的情況可能持續。此外他們可能對於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困難,所以家長及兒童患者應採取積極樂觀的態度參與治療計劃,以減低 ADHD 所帶來的影響。
ADHD 藥物治療
對於 ADHD 患者,服用藥物(包括刺激中樞神經藥物或非刺激中樞神經藥物)有助改善腦內多巴胺及去甲腎上腺素的不平衡,從而改善行為問題,及有助患者集中注意力、減低活動量和增強自我控制能力。本港,常用的兩大類藥物分為:
1. 中樞神經刺激劑-鹽醋甲酯 (Methylphenidate)
鹽醋甲酯有三種配方,包括利他林 Ritalin (藥效約四小時), 利他林長效版 Ritalin LA(藥效約八小時),以及專注達 Concerta(藥效約十二小時)。鹽醋甲酯在世界各地已被廣泛使用超過四十年之久,世界各地的研究顯示,大約六至八成的兒童患者對中樞神經劑反應良好,而且有助患者增強專注力、降低活動量、減少騷擾及衝動的行為等。
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有機會服用初期出現食慾不振,失眠,情緒改變等情況。患有青光眼、思覺失調、肌肉抽搐、腦癇症(陽癇症)的病人需要跟醫生商討藥物的選擇,此類患者未必適合服用中樞神經刺激劑。
不過,中樞神經刺激劑受帶來的副作用只屬於輕微,而且是暫時性的。一般在減藥後或調整服藥時間後將會有所改善。部份患者家長會於假期時替子女安排「藥物假期」(Drug Holiday),就是於假期時讓孩子停藥。雖然此安排亦可減去副作用之影響,但此安排有機會令兒童患者的症狀及行為表現惡化,所以停藥前家長必須先與醫生商討。
2. 非中樞神經刺激劑
對中樞神經刺激劑無效或不適用的患者,可使用非中樞神經藥物作治療方案,最常見的是 Atomoxetine (Strattera),它有助改善 ADHD 的症狀,而另一種較為常用的則是降保適錠 (Clonidine).
自信與良好習慣的建立
除了接受藥物幫助外,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自信也是治療的一部份。均衡的飲食、減少進食含有人造色素及味精的食物,適量運動和保持充足休息,亦非常有幫助。此外很多時候患有ADHD 的學童,會因為學業或人際關係問題,導致自信心低落,從而引致其它的行為問題,例如說謊、與父母發生衝突、出現暴力行為等。要增強治療成效,家長在管教模式方面須互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