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認知障礙症
老人認知障礙症並非正常的衰老過程,而是因為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腦部疾病。長者在正常衰退的情況下是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若發現長者開始不能如常照顧自己或外出,則需多加留意,因為他可能已患上「認知障礙症」。
老人認知障礙症並非正常的衰老過程,而是因為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腦部疾病。長者在正常衰退的情況下是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若發現長者開始不能如常照顧自己或外出,則需多加留意,因為他可能已患上「認知障礙症」。
創傷後壓力症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或稱創傷後遺症,有機會發生於一個人親身經歷或目賭駭人的事而引發,例如: 兇殺、綁架、災難、嚴重身體傷害、虐待或性暴力等。甚至有些人並不是親身經歷,可能只是從親友口中得悉,家人或朋友遭受到創傷或傷害,都有可能是成因會引發創傷後壓力症。
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英文: 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發展障礙的一種,大約有3-5%學童患有此症,而男童患上ADHD比率較女童高,至今科學家仍未能確定此症的病發原因。跟據一些研究指出,是腦部額葉部分發展不正常所致,與遺傳亦有關係(有70%以上的遺傳因素)。
患有狂躁抑鬱症 (Bipolar Disorder,簡稱躁鬱症) 的人會有情緒波動情況,而且他們的情緒波幅比一般人更大,而發病期間會處於情緒兩極的病態交替,這些波動一般維持幾個星期至幾個月。當中會出現「狂躁期」,期間患者情緒和精力都會極度高漲及亢奮;此外患者會出現「抑鬱期」,期間患者會有持續性低落的情緒
精神病的標籤令我很難堪 很多人對精神病都存有誤解,而且十分普遍,他們普遍認為軟弱或抗壓能力低的人才會患上有精神病,甚至乎有些人認為精神病會瘋瘋癲癲,做出古怪或危險的行為,但研究發現有八至九成患者都屬於輕度至中度精神問題,自毀或傷害性行為實屬罕見。 逃避公眾場所 [...]
有一小部份的人比較喜歡整潔乾淨,注重個人衛生,或者性格在衛生方面要求較高,我們會形容他們為有「潔癖」傾向,「潔癖」是我們日常這類人的名詞,但從醫學角度來說,是需要診斷患者是否有強迫症的問題。
很多人都對精神科藥物存有很多疑問,例如服藥後會上癮嗎?是否會神志不清嗎?精神科藥物有多個不同種類,現時治療抑鬱症和焦慮症的藥物主要針對三種腦神經傳導物質,分別為血清素(Serotonin)、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及多巴胺(Dopamine)。
現今社會生活壓力大,家庭壓力、工作壓力,怎至感情壓力,當你壓力快要到達受不了的時候,心裡想尋求幫助,普遍都會想起「心理醫生」。到底可以在哪裡找到「心理醫生」呢?其實在香港並沒有「心理醫生」這個專業。一般坊間所說的「心理醫生」通常是指「精神科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這兩種職業
現今香港的學校不論幼稚園、小學或中學,不論老師及駐校社工對學童的情緒、行為及心理認知都比以前更多。有時候老師或社工觀察到孩子一些行為情緒問題,建議家長帶孩子去進行評估,以及處理相關行為情緒問題。那麼父母該如何對孩子開口,講述關於評估的事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