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個別情況而決定使用藥物與否,同時病人亦可主動向醫生提出意見。過去有不少個案,透過心理治療取得良好效果。

精神科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兩種:

「藥物治療」的原理是透過平衡腦部內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而達到治療效果。例如抗抑鬱藥,一方面加可以加強腦細胞之間「血清素」的傳送,另一方面能夠促進腦部產生一種名為「BDNF」的腦神經細胞生長營養因子,從而促進腦細胞修復,以及糾正腦部化學物質的失衡。當大腦受損部位功能恢復,抑鬱症病徵便會消退。

心理治療

「非藥物治療」則包括各種的心理治療及精神科復康訓練。例如「心理治療」就能夠有效幫助自我調節負面思想及改變消極的行為模式,從而達到改善情緒的最終目標。其實接受心理治療就有如健身一樣,健身教練為你度身訂立一系列的訓練,並且指導及鼓勵你去完成它們。這並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療效接受治療者如何努力令自己有新的行為及思考模式有直接關係,這個角色沒有其他人能替代。